时间长河流过75年。古老而又年轻的济南与新中国一起成长,攻坚克难,长歌奋进,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基础薄弱,到如今现代化强省会的崛起,全市经济实力不断攀升新台阶,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一座城市奋发起势、向上突围的路径格外澄明。
地区生产总值成功迈入“万亿城市”之列,2023年达到1.27万亿元;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成形起势,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城市能级大幅度的提高,济南都市圈“真容显露”……绚丽多彩的泉城蝶变,是新中国75年发展的一处生动缩影。
如今,站在历史的交汇点,济南正乘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东风扬帆奋进,勇毅前行,推动全市在高水平发展之路上迈出新步伐。
回望75年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奋进历程,从曾经的“一穷二白”迈向繁荣富强,勤劳勇敢的泉城儿女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造就了济南的荣光与骄傲。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济南工业局第四机器厂(今济南第一机床厂)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5英尺马达车床;济南工业局第二机器厂(今济南二机床集团)制造出国内第一台大型龙门刨床;济南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首批黄河牌重型汽车,填补中国重型汽车生产空白……
——改革开放时期,济南顺应时代发展,解放思想,奋勇前行,夺取一个又一个现代化建设的胜利。亚洲最大跨径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拉桥济南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恢复副省级行政城市级别,城市发展如虎添翼;济南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进入新时代,济南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入选全国第一批软件名城;打造数字先锋城市,在全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入选全国首批5G商用、首批精品千兆城市……
敢为人先、勇立潮头,从来都是济南的不二选择,一代代建设者、奋斗者的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让这座拥有5000年建城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焕发新颜。
万亿之城蹄疾步稳,经济稳步的增长势头不减;城市空间格局日臻完善,“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全方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先行区,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的核心支撑……在国家建设发展中,济南始终奋发向上,走在前、当先锋、做表率,扛起“省会担当”,为全省高水平发展挑大梁作贡献。
从经济总量看,这是不断跨越赶超的75年。新中国成立之初,1949年济南生产总值仅有2.1亿元。伴随着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济南经济发展不断蝶变。从统计数据看,济南从1988年、2001年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千亿大关,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跨越5个千亿大关,2020年突破万亿大关,达10140.9亿元。2023年,济南生产总值达12757.4亿元,财政收入达1060.8亿元。截至目前,济南已连续4年跻身全国万亿城市前20强。
越开放,越发展。自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以来,济南成为第一个被国务院批准划入的城市,经过不断地改革开放,一个更加开放的济南走来。202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07.4亿美元,是1995年的45.9倍;经济外向度大幅度提高,由1995年的5.8%上升到2023年的16.9%,提高了11.1个百分点。目前,济南国际友好(合作)城市增至89个,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有来自74个国家、地区的企业在济南投资兴业。
进入新时代,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济南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济南奋力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级战略先后获批并相继实施,使济南在国家区域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特别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继雄安新区起步区之后全国第二个起步区,全国唯一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新区。起步区规划总面积798平方公里,与济南现有主城区面积相当,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济南,开辟了广袤的发展空间。
2021年9月29日,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正式通车。2024年9月1日,在黄岗路以北的黄河北岸,全球最大盾构机——“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缓缓转动,开启穿黄之旅……
9月1日,“山河号”盾构机在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顺利始发,标志着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开启穿越黄河之旅。
一条条跨黄通道的建设,加速了黄河两岸比翼齐飞的进程。如今,设立3年多来,这座济南的希望之城、未来之城拔节生长,迈入全面成形起势的快车道。2023年,起步区全域实现生产总值370亿元,比2020年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提高201%,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7%。
河城交融,未来之城踏浪前行,为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的核心支撑提供更强后劲。
2024年9月20日-22日,作为全国性会议,第一届空天信息技术大会在济南举行。这背后,所彰显的正是济南日益增强的空天信息产业实力。
近年来,济南前瞻布局空天信息产业,以打造“全国领先的空天信息应用示范区”为目标,火箭、卫星等实体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集聚成势,国内首所空天信息大学筹建工作有序推进,“济南一号”“泉城一号”“齐鲁星座”等相继发射,全面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3个重要领域的布局。
就在今年9月25日,由中科卫星科技集团与济钢集团合作研制的AIRSAT星座01/02星(济钢1号、2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济南逐梦苍穹更进一步。截至目前,济南空天信息产业领域科研机构、企业超过80家,2023年实现盈利收入234.06亿元。
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除了逐梦星辰大海,济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持续发力。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雷诺中国与起步区签订战略合作协定,可谓济南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又一次重要布局。
目前,济南已拥有比亚迪、吉利两大新能源乘用车厂商,中国重汽、豪驰等专业领域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商,以及长安等新能源客车制造商。2023年,济南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7.8万辆,位居全国前10位,跻身第一梯队。按照规划,到2025年,济南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
空天信息、新能源产业可谓济南努力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的缩影。回首75年发展,济南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备,经过新旧动能转换的锤炼,新动能已积厚成势。
其中,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总规模已达1.6万亿元,并逐步培育形成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精品钢、新材料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
2023年,济南“四新”经济增加值达5160.5亿元,占GDP比重达40.5%;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水平跻身全国城市排名第6位,全省第一位;AI发展潜力跃升全国前三。
随着发展方式更新,济南产业体系一直在优化。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济南第一产业增加值429.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312.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015.9亿元,分别为1949年的390.5倍、10780倍、13359.8倍,年均增长8.3%、13.1%、13.4%,三次产业构成比由1949年的51.0:19.5:29.5调整为3.4:33.8:62.8,第二、三产业发展壮大,夯实了济南经济发展的基础。
经济发展量质齐升的背后,济南创新动能更足。中国科学院13家院所先后落地;Ⅰ类创新药伊鲁阿克片获批上市……在英国《自然》杂志发布的2023全球科研城市100强中,济南位居第32。
新动能澎湃的济南,已将科学技术创新刻进基因里,不断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积淀新质生产力。
七十五载悠悠岁月,被母亲河哺育的城市,已阔步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功能品质日趋完善。
在济南,说走就走。新中国成立初期,济南就慢慢的变成了全国重要综合通枢纽城市。如今,济南高速铁路运营里程446公里,列全省首位,“米字形”高铁网基本成形;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快速推进;小清河汽笛鸣响,已实现通江达海;从今年年底开始,济南近几年每年将至少有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建成……
在济南,给你“好看”。作为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济南这座千年古城文化魅力十足。明府城、老商埠,经纬之间老济南的人文风貌尽显;灵岩寺、四门塔,《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古刹曲径通幽;山东快书、山东大鼓、莱芜梆子、传统吕剧,在济南看大戏,恍然间仿佛重回“曲山艺海”。“泉”在济南过大年、“泉”在济南过暑假、“泉”在济南享金秋系列活动异彩纷呈,吸引无数外地游客畅游泉城。
在济南,欢畅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慢慢的变成了这座城市最亮眼的发展“底色”。今年1-6月,济南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83,PM2.5(细颗粒物)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继续保持全省通道城市最优。小清河济南段时隔60多年再次发现中华鳑鲏种群,佛慧山首次发现全球新记录蜗牛物种……一个个消息传来,背后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有力支撑。
在济南,生活无忧。2012年至2022年,济南城镇登记失业率从3.08%下降到2.06%;截至去年底,济南医疗卫生机构达到7665家、床位7.63万张,千人口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在2024级济南市大学生开学典礼上,济南市向20万新同学“表白”:济南欢迎你!这声热切的欢迎背后,是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初心不改、焕新蝶变的信念与底气。
过去的75年,是济南农业农村经济强势发展的75年,也是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75年:“米袋子”更充实,“菜篮子”更丰富,“果盘子”更多彩……
2023年,济南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全年播种面积48.58万公顷,总产量首次突破60亿斤;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均连续五年增长;在全省率先实现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域全覆盖;累计建成249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235个省级和美乡村;1523个村展开“三变”改革,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9%……
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济南量质并举。坐落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正是济南聚力实现农业增产提质的一个缩影。这个“万亩大田”聚焦粮食“智能、高产、减损”,预计提升粮食亩产15%,降低化肥农药等农资消耗30%,粮食全过程综合减损5%,减少90%人工,实现亩均增收300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济南锚定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多项指标取得显著提升。目前,持证种业企业达到104家、种业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10亿元、良种覆盖率98%以上……济南出台《关于加快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政策措施(2024版)》,在企业引育、科学技术创新、要素保障等方面多方发力,让制种企业和种粮大户收获实实在在的实惠。
当前,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在济南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常态”。济南立足平阴玫瑰、章丘大葱、历城草莓、莱芜生姜等农业特色产业基础,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全要素集约集聚,重点培育十个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为农民致富打造更高平台。
在希望的田野上,济南扎实奋斗。从田间到餐桌,从农户到企业,一批批新政策、新模式、新技术,正一步步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如今的济南,战略红利交汇叠加、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科学技术创新实力丰沛雄厚、数字赋能势头强劲、人才保障基础坚实、金融服务优势突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生态宜居优化提升、人文环境厚重淳朴,这样的发展优势,为济南在全面深化改革路上勇挑大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济南将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走在前、开新局,用实干业绩再创新奇迹、再造新荣光,努力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的核心支撑,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济南篇章”。
记者:黄敏 记者:张成地 记者:杜亚慧 编辑:王乐涛 校对:汤琪 摄影:王锋 摄影:郭尧 摄影:王章华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